
9月3号,我们要办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本地股票配资公司,还会有一场大阅兵,这事早就传遍全球了。
这场给不少国家的领导人都发了邀请,想着一起缅怀历史、聊聊未来合作的事。可谁能想到,韩国总统李在明突然放了个消息——他不去,还把这决定昭告了全世界。
要知道,这可是这么多年来,头一个公然拒绝参加中国93抗战阅兵的韩国总统。
之前李在明竞选的时候,天天说要改善中韩关系,大家都以为他上台后能借着阅兵的机会,跟咱们好好走动走动。
结果这一拒绝,不光咱们这边意外,连韩国国内不少盼着中韩合作的商家都懵了。
他为啥放着好好的机会不干?咱们中国又没揪着这事不放,反而做了特殊安排,这里面到底有啥门道?
展开剩余89%93阅兵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?
9月3号对中国人来说,不是普通的纪念日。80年前,咱们打跑了日本侵略者,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打赢了,这一天是无数先烈用命换来的“胜利日”。
今年办这场阅兵,真不是为了“秀肌肉”,就是想跟全世界说清楚: 咱们没忘历史,也永远反对战争,更想跟各国一起把和平稳住。
而且咱们发邀请的时候,也是真心实意的。对受邀的国家来说,来不来其实是个态度问题。
支持历史正义、想跟中国好好相处,就来凑这个热闹;要是有别的顾虑,咱们也不会勉强。
就说韩国吧, 中韩在历史上都受过日本侵略,本来能借着阅兵纪念反战的胜利,顺便推进推进经贸合作,结果李在明这一拒,不少人都觉得“可惜了”。
李在明是咋官宣“不去”的?
8月20号那天,韩国那边先通过媒体放了风,说李在明肯定不会去北京参加93阅兵。后来官方也跟着确认了,理由是“行程太满,抽不开身”。
具体啥行程呢?8月23号到24号要去日本见首相石破茂,25号就得飞美国华盛顿跟特朗普见面,之后还有联合国大会要参加,反正就是“忙得脚不沾地”。
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咱们中国早在7月初就通过外交渠道问过韩国了,问李在明能不能来,中间隔了一个多月,足够调整行程了。
要是真想来,挤挤时间总能腾出来;不想来,“行程满”不过是个借口。
所以外界都在猜,这里面肯定有地缘政治的考量,还有韩国自家政治的小算盘。
一边怕美国,一边怕国内骂
韩国的外交,说难听点,一直被美国攥着大半主动权。
美国在韩国有驻军,韩国的安全基本靠美国的核保护伞撑着,尤其是现在朝鲜老搞导弹试射,俄朝又走得近,韩国更不敢得罪美国。
要是李在明敢来参加咱们的阅兵,美国说不定就会觉得他“亲华”,回头就给韩国使绊子。
之前美国就拿加征25%汽车关税吓唬韩国,李在明政府没办法,只能递上几百亿美元的造船订单才让美国松口,这事儿大家都记得吧?
除了美国的压力,韩国国内的政治也让李在明不敢动。现在韩国最大的在野党,就是前总统尹锡悦所在的国民力量党,天天盯着李在明的外交动作。
他要是真来参加93阅兵,保守派肯定会跳出来骂他“背叛美日韩同盟”,到时候他的支持率就得往下掉。
对李在明来说,保住国内的政治基本盘比啥都重要,所以只能在阅兵这事上“认怂”。
韩国的折中办法
李在明虽然自己不来,但也不想把中韩关系闹僵——毕竟中韩贸易额每年都有3600多亿美元,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,半导体、精密仪器这些韩国的支柱产业,离了中国市场不行。
所以韩国想了个“降级不缺席”的办法: 让国会议长禹元植带队来参加阅兵。
禹元植
不光如此,韩国还打算派个特使团来中国,成员里有前国会议长朴炳锡,还有被称作“中国通”的议员金太年、朴钉,甚至连前总统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都在里面。
听说这个特使团还会带李在明的亲笔信,顺便邀请咱们中方10月份去韩国访问,意思就是“我人没来,但心里还是重视中韩关系的”。
韩国前国会议长朴炳锡
这么安排其实是韩国的小算盘:国会议长出面,不用总统府批准,就算美国有意见,也能说“这是议会的事,跟政府没关系”。
派特使团来,既能跟咱们沟通,又能避开“总统出席”可能引发的争议,算是在中美之间找了个平衡。
中国的特殊安排
面对李在明的拒绝,咱们中国没揪着不放,反而展现了挺大气的外交态度,还做了特殊安排。
继续给禹元植带领的韩国代表团留着阅兵观礼的席位,该有的接待规格也不少。
这不是“软”,而是咱们清楚,中韩关系不能因为一件事就彻底僵了,得留着沟通的口子。
8月20号那天,中国驻韩大使戴兵专门见了禹元植,当面发出邀请,这其实就是告诉韩国:“你们派代表来,我们欢迎,也愿意跟你们聊。”
后面韩国特使团来了,咱们也会按正常的外交规格接待,聊聊中韩经贸合作、东北亚安全这些实在事,也会回应李在明亲笔信里说的内容。
说白了,咱们这么做,就是不想让李在明的缺席,影响了两国正常的合作节奏。
这事对中韩关系影响大吗?
短期来看,李在明不来,中韩高层交流的热度肯定会降一点,但要说对整体关系有多大打击,倒也不至于。
毕竟中韩的经济绑定太深了——韩国的半导体要靠中国市场卖,咱们的不少精密仪器也得从韩国进口,真闹僵了,韩国商家第一个不答应。
而且李在明派特使团、国会议长来,也说明他不敢彻底断了跟咱们的联系。
未来中韩关系怎么走,关键看“实在事”能不能落地。要是特使团这次来,能敲定几个经贸合作的项目,或者在地区安全上达成点共识,就能补上李在明缺席的遗憾。
等到10月份,要是咱们中方真去韩国访问,再在APEC峰会这些场合,中韩领导人能碰个面聊几句,那两国关系基本就能回到正常轨道。
当然,有个前提:韩国不能在台海、南海这些咱们的核心利益问题上瞎折腾。只要韩国守规矩,咱们肯定愿意跟他们好好合作,毕竟对双方都有好处。
国际社会咋看这事?
李在明拒绝出席的事,国际上也挺关注,但态度都不一样。美国那边没明着说啥,但明眼人都知道,他们肯定满意——这样一来,韩国就不会因为跟中国走得近,让美国觉得“失控”。
日本也没吭声,毕竟李在明先去访日,早就跟日本打好了招呼,日本犯不着出来说三道四。
日本首相石破茂
朝鲜那边倒是直接批评了几句,说李在明放着中国的邀请不管,先去巴结美国,就是“没骨气”。
欧洲一些媒体也评论说,这事儿说到底,就是小国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难处。
想两边都不得罪,可往往只能跟着强的走,李在明的决定,就是权衡半天后的无奈选择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