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锅炉和烟囱,
整个“发电过程”靠的是聪明的系统算法。
在成都高新西区,
有一座虚拟电厂,
它可不简单,
它可以填补该区域
60%以上的供电缺口。
这是西部首座
上线运行的虚拟电厂投运后,
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经济发展的场景,
让我们带大家来认识一下,
这个虚拟电厂是啥来头?
虚拟电厂是什么?
虚拟电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厂,而是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,通过先进信息通信和数字化技术手段,实现分布式电源、储能、充电桩、工业可调负荷等基础资源有效聚合和协同优化。虚拟电厂具备的资源聚合、整体调度等特点,让“源荷互动”成为可能,对区域强化电力保供能力、提升节能降碳水平,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有重要现实意义。
作为成都首座虚拟电厂,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运行已经超过半年,通过聚合高新西区IC低碳产业园的光伏、储能,以及京东方、德州仪器、华为等169家企业,形成了0.1万千瓦电源侧、5.76万千瓦负荷侧的灵活可调能力。“相当于两座小型发电厂的发电量,能填补成都高新西区60%以上的供电缺口。”成都倍特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霄博表示。
虚拟电厂能干啥?怎么干?
据介绍,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在企业侧安装高精度电力采集终端,分钟级采集企业的电流、电压、功率等数据,实时感知企业需求情况,为虚拟电厂运行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。同时,利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建设功能齐备高效的虚拟电厂信息化运行平台,设置企业用能监测、弹性负荷管理、清洁能源消费等7大模块,实现对企业用电全流程、多场景的管理服务。此外,还利用平台的大数据宏观视角,帮助企业精准诊断并优化提升能源解决方案,帮助企业降低用能成本,加快清洁低碳转型,实现平台功效的最大化。
简单来说,通过虚拟电厂平台这个数字化工具,可实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辅助决策,创新能源管理模式。虚拟电厂利用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,不仅能灵活、智能的节流,还能实现开源。
那虚拟电厂是如何做到的呢?
缩小峰谷差距
城市每天的用电,都有高峰和低谷之分。而虚拟电厂可以缩小峰谷差距,让电力资源变得更灵活、智能、可调节。比如在高温天气电网供电紧张时,虚拟电厂将聚合的商场空调上升1~2,在没有影响到商场消费者体验的情况下,减少了用电需求;或者将聚合的分布式能源、储能设施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送电,取得高峰时的高电价收益。在没有影响到商场消费者体验的情况下,减少了用电需求;或者将聚合的分布式能源、储能设施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送电,取得高峰时的高电价收益。
通过城市道路照明调节负荷
这样聪明的“电厂”,还可通过城市道路照明实现负荷调节。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全市共有71万盏道路照明设施,已有71%完成LED节能光源改造。其中,市管道路照明设施16万盏,已全部完成改造,相较改造前降低负荷1.3万千瓦,节电率达30%。近三年来,市城管委牵头推进道路照明设施改造提升,全市8100余台道路照明配电箱,已有6700余台实现远程控制,远程控制率达83%。经测算,在满足基础照明要求的前提下,全市道路照明12.8万千瓦的总负荷,最多可调减负荷约5.3万千瓦。“今年成都将对10万盏道路照明进行节能光源改造,完成后我市道路照明节能光源使用占比将超过85%,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成都全域路灯节能光源使用率100%。”
万物可“来电”
在“节流”的同时,虚拟电厂还实现了“开源”。在成都高新西区IC设计产业园,智慧光储项目通过光伏发电、储能集成一体,发挥“充电宝”的作用以缓解电力资源不均的压力。
这样的城市“充电宝”,在成都正不断增加。在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,可以见到一个专门为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充电机器人。董事长张睿睿介绍道,“这款机器人可以实现从‘车找充电桩’到‘充电桩找车’,无论是在小区、商场,还是高速路停车区,人们通过手机软件一键下单,机器人就能载着电池奔赴停车位为爱车充电,解决城市中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。”不仅如此,“除了便捷之外,这款机器人还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绿色低碳。机器人携带的充电桩,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充电时间,一般都是在晚上峰谷期充电,白天高峰期放电,起到‘削峰填谷’的作用,节省能源成本。”张睿睿说。
在天府软件园新能源汽车公共快充站,不少车辆在此充电。在满足车辆日常充电需求的时候,高峰时期还可向电网反向充电,实现“充电宝”的功能。成都特来电公司总经理陈亮介绍,通过融合变电站、配电站、光伏站、储能站、电动汽车充放电站,实现“多站合一”。目前,在成都区域已接入充电场站1048个,充电桩终端10000余个,总容量566兆瓦,最大负荷近20万千瓦。
“目前,我们已与全市充换电运营企业实现实时数据交换,具备构建充换电子虚拟电厂能源数据和调控指令交互通道,已实现对全市4万余个智慧充电桩的电流电压、负荷功率等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和信息采集。”据城投集团董事长赵卫东介绍,经前期线下摸排,全市充电场站最大可调负荷总功率约70万千瓦,占总装机功率的32%,目前,可调节能力约为20万千瓦。
截至目前,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正逐步接入IC产业园光伏、储能,西门子三联供、中电国际能源站等电源侧资源,可提供约36兆瓦的供电能力。同时,已接入京东方、英特尔、戴尔、德州仪器、华为等169家重点企业,累计弹性负荷可调能力约57兆瓦,预计可填补60%以上西区负荷缺口,极大丰富了高新西区的供电保障能力。预计到今年底可接入企业超过200家,累计弹性可调负荷达到60-80兆瓦。
根据《成都市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》,成都将构建“1+2+N” 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。到2025年,成都将计划实现1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能源调节能力,达到成都电网最大用电负荷的5%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相当于1台全球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,以城镇居民每户每天用电量10度计算,可满足约10多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。
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将加快推进N个子虚拟电厂建设,全面推动可调资源接入可控,在迎峰度夏前形成约40万千瓦可调节能力,年底前达到80万千瓦;积极探索虚拟电厂市场化运营,探索虚拟电厂进入电力交易市场,以市场主体参与省间、省内的电力交易;推进虚拟电厂向综合能源服务拓展。推广“能效服务+能源聚合”模式,在平时利用分时电价、光储配建等政策帮助工商业企业降低用电成本,在出现区域负荷缺口时聚合可调负荷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,完善虚拟电厂商业闭环。
信息来源:成都日报